光靠写论文,“写”不出一流大学。服务社会是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需要。
二十九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彰显着“深职担当”——该校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始终引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前沿上得去,企业离不开,百姓用得上”的办学特色,已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一大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深职院正奋力书写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篇章。
在深职院精准帮扶下,莲子产业成为河源市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政校行企共建行业培训学院 打造更接地气的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当破之题。
深职院依托自身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职业培训专长,主动联合政府、行业领军企业,摸清彼此核心需求,引入政府、企业用人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共训,探路具有深圳特色的“双元”职业培训模式。
这样一来,由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校企、政校命运共同体,便应运而生。目前深职院已形成“学校+企业”“学校+政府+企业”“学校+政府”等行业培训模式,共建了4个特色行业培训学院,并取得良好实效。
深职院新松机器人行业培训学院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智能制造培训。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由深职院与新松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的新松机器人行业培训学院便是典型代表之一。这里的学生接受着更接地气的教学培养,他们不只是在学校里闭门造车, 不仅深入企业更“走”出国门,了解行业发展。
学院在校、企同时设立培训基地,共同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1+X”等级证书。同时,还合作引进德国工业技术能力认证课程培训AHK证书,共同为机器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除了校企,深职院探索的“政校企”和“政校”培训模式同样“势头正猛”。深职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合作共建的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积极探索“双元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还与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知名企业签署产教融合协议,将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次深圳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正全新探索着。
福田城市工匠学院和宝安园丁学院也正积极探索建立完整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这两所学院的创新合作模式,大大地聚合了园林绿化领域人才资源和各方力量。”深职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谢利娟称,“这是一种政府主导、政企共建、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城市工匠领域可持续的工匠培养和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增强造血功能5年时间助扶贫对象蝶变
作为高职教育发展高地,深职院不仅为深圳建设贡献力量,还把触角深入了贫困地区,助力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
一个小村庄从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到19317元,这有着近3倍增长的背后讲述了一个深职院用5年时间精准扶贫的故事。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下涧村是深职院精准扶贫的工作对象,曾一度被贴上“路没有几条,产业没有一个,更没啥特色”的标签。深职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孵化器”和技能“播种机”的优势,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
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和就业前景,深职院确定了电工和数控铣工两个培训方向,培训贫困对象。为了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该校采用“当地培训+深圳考证”的方式,以深职院教师为主、当地教师为辅,先后举办了多场大型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人口千余人次。
效果是显著的。第三期学员黄金永如今已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毕业,正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他兴奋地说:“要不是有深职院的培训,我没想过自己可以读大学。深职院的培训提升了我的实操技能,也拓宽了我的就业道路。”第一期学员下涧村村民黄明涛目前在深职院担任水电维修工,还有一名学员通过电工证书在河源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5年的时间,下涧村已蝶变成焕然一新的面貌: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5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9317元,52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顺利退出贫困村名单,以全优成绩通过了脱贫验收。在广东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评选中,深职院以市直单位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广东省精准扶贫工作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深职院按照省委部署,正分别面向河源市连平县和和平县开展乡村振兴以及全方位融入式基础教育帮扶工作。刚刚完成的镇村干部培训被当地党委誉为“乡村振兴战略开局的一场及时雨”。深职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李凯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职教优势,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助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 践行担当使命
助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深职院有着自己的担当和使命。
“成功培养一个学生,可能就改变了整个贫困家庭的命运。”李凯称,一直以来,深职院都坚持做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帮助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当地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在井冈山脚下的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传颂着一段特区与老区心连心共发展的佳话。
2014年,深职院开始对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援助和建设。深职院选派干部赴吉安职院挂职校长、副校长、教务处长及部分二级学院院长等重要职务,从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到专业建设,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帮扶8年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从“一纸蓝图”迅速发展成为一所集“工、农、商、医、艺术、师范教育”为一体的万人大学。
吉安职院师生参加各项赛事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2项;2019年该校进入江西省首批“双高(一流)”院校建设行列;2021年,在深职院全方位指导的基础上,吉安职院正式步入合办本科专业的新时期。
在助力东西协作方面,深职院的成绩单是闪耀的。截至2021年底,深职院持续推进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中职院校对口支援,以及河源和平、甘肃临夏、浙江乐清三地的融入式帮扶或战略合作工作,累计帮扶13个省、自治区的200余所职业院校。
提供实现精彩人生机会 推动重点群体就业
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退役士兵、下岗工人、农民工、新型农民、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深职院探索人才培养改革,为重点群体提供实现精彩人生的机会。据悉,截至发稿时,深职院已面向重点群体招生1万余人,其中退役军人366人。
退役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是深职院改革探索的重点。
作为深圳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深职院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项招生计划,举办类型丰富、层次齐全(专、本、硕)和形式多样(函授、业余、全日制)的开放性成人继续教育项目,累计完成退役军人教育培训2122人。
深职院还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打造共建的合作平台,加强职业规划与学情分析,为退役士兵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强化建章立制和后勤保障,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为退役军人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021年,深职院被推荐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获批“广东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单位”“深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单位”。
李凯表示,继续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社会创造更多人才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深职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胆探索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双高”建设助推“双区驱动”,积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高地。
深职院也将继续探索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法,为深圳培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持续为“双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双支撑。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