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推广南山区本土文艺人才,发挥本区域文艺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赋能“文化南山”建设,持续推进全区文艺事业全面繁荣发展,从2020年开始,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联每年均推出“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项目,邀请本土文艺人才,讲述他们发挥艺术才华,追寻艺术价值,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故事。
2022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本期推出的艺术家是文学·曾滔——
诗歌的语言是炼金术,语言一旦被调遣,加入诗的序列,马上就会生成诗歌的触觉,点石成金。
在当代这个非诗的时代,深圳有一位坚守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诗人,他就是南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滔。他出版了《瞬间》《透明的灰尘》等7本诗集及多本专业学术著作,其中的《一个象征主义者》获得过天津鲁藜杯全国诗歌大厦诗集三等奖。
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诗坛,兴起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诗歌,很快这一诗歌形式便成为了一股全球化的诗歌潮流,“五四”新文学运动落潮之后,象征主义开始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引发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象征主义创作潮流。
在30多年前,位于湖南省一个偏远的小城市,一本《国外现代派文学导论》打开了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精神世界大门。这本书中介绍了前期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等文学流派。这位叫曾滔的少年,从此迷上了波德莱尔的诗,这份精神遗产成了他孜孜追求创作美学准则。
▲廖星桥主编的《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
“那本书从头至尾我读过很多遍,至今它的封面已经破烂不堪,至今依然躺在我家书架上。”无论过了多少年,曾滔经受的象征主义文学最初的那份堪称“震撼”的精神洗礼,他依然记得。“从没感受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强烈冲击力的创作手法,也没有发现文字可以那么优美,他可以从一些甚至于是病态的、丑恶的、灰暗的词汇,抒发内心渴望真实的、人间的美,从而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从高中出版诗集开始,曾滔在象征主义艺术方法上笔耕不缀,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7本诗集。
想象是象征主义的内在力量
一首诗歌由语言生成,意境远远高于语言本身。打开语言意境的钥匙,是想象。
“象征主义一个很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不断地进行联想。好比说,我们看到枯黄的树叶,会想到秋天,会想到它和冬天不远。你又会从秋天联想到一个耄耋的老人,他所经历过的沧桑,他经历过的成熟,他现在面对着可能的衰老或者是收获,所以会无限的联想下去。”曾滔说,在这些联想的过程中形成优美的意境,用带有存在逻辑的词语排列,“使得诗歌充满了幻化的神秘感和深奥的哲理性,这就是象征主义成为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所在。”
▲曾滔在茶室看书
曾滔承认,很多象征主义诗人通常在平庸的生活中摄取题材,习惯在灰暗、丑恶和愁苦的事物中寻求诗意。特别是波德莱尔从诗歌创作是“发掘恶中之美”出发,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描写对象,强调直观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的表现方法,用隐喻和暗示造成抽象的意向和理想美,而作用于读者的直觉,唤起他们的特殊情绪。但“他歌颂的是正面,他抨击的是腐朽,他歌颂的是新时代。”
因此,曾滔提倡,“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为了人民而行,尽量不要去写那些无病呻吟的作品,要真实的反映这个时代的背景,反映命运浪潮中奋进人群追求的价值,引起读者共鸣,才会形成审美的主旋律。”
理想和现实之间,让文学成为生命主色彩
曾滔在他的诗集《透明的灰尘》后记中自述道:如果说,文学是感性的,是蓝色的,是清澈见底的,是简单纯粹的;那么企业社会组织的运作则是灰色的,是复杂而多元的,是充满真实人性冲突的。蓝色的理想和灰色的现实在我面前结合的很好,是属于一种久违的和谐的完美融合。
▲即使工作忙,曾滔也会抽出时间练笔
诗和生活中的曾滔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直线,但又相互氤氲。
曾滔在大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毕业后进入湖南省的一家国企,后被派往深圳做外贸工作。跳出外企成为高管、辞职创业做服装,又创立物业管理公司,曾滔可谓是“从行业中不断跨越”。很长一段时间,曾滔在工作之余,只能捡拾碎片化的时间来创作。
“文学创作,它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同时,它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滔说,“如果没有了文学创作,我觉得我的生命就会变成灰色。我通过文学创作,能够给我带来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带来对于我未来人生的积极期待。它让我觉得我活得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颜色更丰富,更绚烂。只要你愿意睁开眼,张开双臂,你就能够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碰到内心柔软的部分,它让你产生奇妙的情感。”
▲曾滔的兴趣爱好广泛,其中一项是收集世界各国的银币
第7本诗集已经付梓,曾滔说自己仍有创作的冲动。下一本著作可能不是诗集,而是小说。内容已经构思完成,是以南山居民为视角,展现三年来疫情生活中的百态,“来折射出党和政府在积极地面对疫情,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建设、在想办法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模式,从而反映出百姓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勾勒出深圳这座伟大城市的精神。我觉得挺有意义的,将来也许可以拍电视剧,也许可以拍电影,这是我未来的期望。”同时,曾滔展望,“再过四、五年,到我50岁出头,我的创作成熟了,到那个时候可能就会有更多好的作品,我是这么期待的。”
将文字终变成情感的熔炉
——曾滔诗歌沙龙圆满举行
11月17日,2022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第二场活动“一个象征主义者的独白——曾滔诗歌沙龙”在南山区海岸时代大厦谪仙观书斋举办。本次沙龙由南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滔主讲,南山区作协会员共赴这场文学盛宴,围绕象征主义诗歌展开分析和解读。
▲11月17日,曾滔诗歌沙龙在谪仙观书斋举办
“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是法国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他主张写丑,挖掘恶中之美,是代表着他对于追求美的抒发。”曾滔在交流中提到,他高中时代看到了现深圳大学教授廖星桥于1988年出版的《国外现代派文学导论》一书,认识了西方19世纪末的这份精神遗产,从此就成了他孜孜追求的生活和创作的美学准则,于是他模仿法国象征派艺术方法,来表达自己少年时代充满无法言说的忧伤。“有些事不能直接说出来,但是你可以通过文字,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把它折射出来,比如你当时的那种愤怒、悲哀、忧伤、喜悦、憧憬,甚至有时候是麻木、绝望的情绪。”
曾滔一直致力于象征主义诗歌的写作手法,坚持其创作理念,坚持其对美的理解,已出版7本诗集。因为他坚持“诗一定要有个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语言”,并认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应该是要反映时代,反映人性和反映阅读的美。”
▲参与沙龙的部分嘉宾
“从曾滔的人生经历角度来看,他的诗才是从生活境遇而来,他要把那种情绪发泄出来,又不能直抒胸臆,只能用曲笔的手法,借助文字,借助诗歌,形成他的风格。”南山区作家协会主席吴荫祥评价曾滔说,“他是诗歌宝藏的开矿人,象征主义是他的矿山,他永远在前面挖矿,源源不断产生文字宝藏。”也有会员提到,“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识流派作品一样,虽然不容易理解,但是它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只有用心品味,方可领略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