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深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作为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南风窗一直秉承“为了公共利益”的初心,以“理性、良知和责任”为核心价值观,始终与那些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力量站在一起。
9月16日,以共创、跨界、创新为核心的“2023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在广州市举办。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吕鹏等重磅嘉宾出席大会,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大会现场独家发布了《让社会更美好的100个创新案例》,案例集收录100个让社会更美好的案例,并从中选出16个“2023中国社会创新榜样”。
这本案例集试图回应“什么是社会创新”“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100个创新案例涵盖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女性赋能、青少年成长、特殊人群赋能、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传播倡导等诸多领域与议题。虽然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资源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但小而美的项目更容易聚焦在对人的关注,在真实需求细微之处的连接。
300+业内资深人士,30+高端企业领袖汇聚一堂,共同探寻公益新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会场设立多个主题展位,让理念以更加新颖、轻盈、有趣的形式介入公共生活,更加贴近公益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青年人。
创新力量,向善向美
会上,南风窗主编赵义作为大会主办方发表致辞。他表示,“为了公共利益——2023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是南风窗的一次积极探索。大会号召“社会创新”,正是号召一种积极应对现实的能力。
赵义表示,无论是“商业向善”“技术向善”,还是对“好企业”“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提出和倡导,都是希望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是希望发挥每个群体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这些,就对每一位实践善行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南风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风窗不仅聚焦社会问题,还要聚焦有创造力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南风窗主编赵义
主办方致辞后,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以《推动社会创新 融合与碰撞》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公益经济学”或“慈善经济学”的原理是“以捐赠人为中心”,把捐赠人的价值实现、捐赠效用的满足视为基本,只有捐赠人满意了,才会积极参与、真正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徐永光指出,许多人直到今天都不理解这个原理,更遑论做到“支持、帮助捐赠人实现价值”。
徐永光还在发言中深刻剖析了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的融合发展之道。他表示,公益可以向商业转型,遵循“公益铺路、商业跟进、产业化扩张、可持续发展”,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羲融善道联合创始人王振耀在《善经济时代的社会创新》中表示,人类文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在新的善经济时代,财富的内在逻辑发生了变化,是由社会价值决定经济价值,“无公益,不商业”的潮流形成,人类文明也进入了新的突变凝聚期,新的财富观、传承观、金融观正在形成。
王振耀指出,社会创新具有广阔的社会前景,但一定要坚定信心,认识到这是时代的必然,同时注意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迎接善经济时代的社会创新洪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羲融善道联合创始人王振耀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在探索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之道上深耕20年,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了乡村发展之道:“市场和品牌是方向,产品和服务是关键,带头人和合作社是基础。”他还分享了中和农信、善品公社等创新实践案例,为农户解决贷款难、对接大市场做出了贡献。
这些案例诠释了社会企业的价值与意义。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公益)资本为目标的,有明确公益属性的现代企业。刘文奎表示,社会企业不仅拓宽了公益边界,增益其所不能,还创造了公益增量,让公益更可持续。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吕鹏在分享中表示,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架构混乱、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最终呈现简单捐赠、偶发行为、浮于表面等“瞎花钱”的情况。而通过企业社会创新,企业才能走出“简单捐赠”和“授人以鱼”的舒适圈,通过创造一种新事物来将商业和公益进行融合,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在实现企业成长的同时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吕鹏
影响力投资,寻找社会创新的种子
在南风窗高级记者黄茗婷的主持下,Impact Hub Shenzhen联合创始人陈嘉俊,羲融善道创始人、董事长李承峄,滴灌通认证合作伙伴、深圳读书会创始人汪洋,REAPRA中国负责人王珺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圆桌对话《影响力投资,寻找社会创新的种子》
在陈嘉俊看来,影响力投资是“让钱附加价值观”。它一定是推动发展的,让资本增值、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资产的管理者或者投资人,如何帮助资金方实现其个人或资金的社会价值。
他举例称,比如有些资金来源是由企业出资的,企业或许会关注所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倾向于往该领域进行相关投资;有些企业则是出于对社会服务、社会问题的强烈使命感,希望资金能够持续地自我造血,这些都是影响力投资的实践和探索。
羲融善道创始人李承峄在第一次接触到“影响力投资”的概念时就深感震撼,他也很认同衡量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行的投资理念。李承峄也观察到,当下善经济的体系正在慢慢形成,需要匹配善经济的企业和投资。
对于经济体系的构成和良性运作而言,资本驱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因而从资本角度而言,影响力投资本身就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他认同,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社会企业,未来所有的投资都会是影响力投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汪洋认为,让一个公益项目成功落地的逻辑在于,是否真心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如果出发点是公益的,真正帮助解决问题,那么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企业一定能做大;反之,出于私利去获得收益,企业不会做大,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逻辑。
他也表示,不必拘泥于“影响力投资”的概念或者条条框框,有些行为虽然没有标榜自身为“影响力投资”,但当结果能够帮助人群过上幸福生活时,这笔投资就是成功的、对社会和环境有影响力的;如果资本加入后,生活过得更惨、更焦虑,那么投资就是失败了。
王珺对于影响力投资的理解更专注于创业者本身。在她看来,跟人类社会新的商业文明相匹配的产业就是幸福产业,而支持幸福产业、新的文明演化的投资方式,就是影响力投资。
王珺认为,社会创新的重点更在于“创”,而创的主体是人本身。她致力于培育更多的创业者参与到创造的进程中,从创始人的角度开始把向善的商业基因植入到商业组织中,从而将“影响力”和“投资”更好地揉合在一起。
关于“社会创新”,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寻找问题、甄别问题,也在探索答案。在提问与回答之间,那些向前探索的人、公司和机构不断涌现。南风窗将持续关注他们,努力捕捉未来趋势,为当下的社会创造活力,为日后的行动增添希望,打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