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力量下沉,2023年5月,深圳市下发了《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应急管理服务站试点建设的通知》。自通知下发以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夯实“硬”基础,做足“软”措施,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应急治理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01个应急管理服务站,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最小”应急单元“最大”平安守护。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麻岭社区应急管理服务站小型消防站
根据通知要求,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开展应急管理服务站升级改造工作,在原有的小型消防站基础上完善功能,从“单一消防救援”向“综合应急救援”提升。新增三防、森防、地震等灾种的应急处置职能,在原有小微型消防站的基础上增加人员、装备,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我们也会根据属地职能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演练和装备配备。比如林区站点,主要开展森林防灭火、人员搜救、三防等业务培训,并配备森林消防水车、水泵、搜救、水域救援等相关装备。”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处靳超说。
除了配备微型巡逻车、灭火装置、消防泵等硬件设备外,各社区还结合自身特色,完善标识标牌、宣传展板等,打造个性化基层应急管理服务站,“硬件”配合应急管理服务站体系,推动应急管理治理重心下沉。
“除了应急救援,我们还处理破拆房门、电梯困人、排水排涝等。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就会在。”深圳市马家龙社区应急管理服务站何淑伟说,“现在社区居民有什么问题基本都直接来服务站,已经把我们当成信任而又依赖的朋友了。”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街面应急管理服务站
自2019年1月31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以“系统化、前瞻化、精准化、多元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推进十大体系、十大能力建设。据了解,全市应急管理服务站365天24小时值班备勤,可通过119平台调度、辖区街道办及社区警务室指挥协调、群众电话或到站求助等多渠道接警,快速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