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社保基金正通过落地专项基金的方式,持续加码股权投资布局。
2月21日,公开信息显示,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和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合计出资51亿元,其中,社保基金出资50亿元,持股比例98.0392%。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1.9608%。该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将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除了此次在深圳落地的专项基金,北京、上海、厦门也已陆续落地社保基金专项基金。
比如在2023年7月,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在北京举办启动会。专项基金由社保基金出资,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首期规模50亿元,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投资运营。11月,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51亿元,IDG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资50亿元。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社保基金还计划在某中部城市落地一只新地方专项基金,这也将是第五支地方专项基金。
“出资设立地方专项基金,是社保基金的一种创新尝试。”有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评价称。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社保基金是国内稀缺的配置型长期资本代表,市场中能够与之匹配的资金量较少。同时,如果是多个LP共同出资一支基金,会存在利益不一致性。比如有些地方引导基金会有返投需求,有些市场化基金并没有那么长的存续期等等。
专项基金的方式在GP与LP利益一致性、基金治理、运作效率等维度,突破了常规LP对子基金的出资模式,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有更多创新可能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地方落地专项基金也利于撬动与区域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