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成式AI迎来了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AI眼镜作为生成式AI落地的全新载体,国内外大厂正争相布局。
12月27日,眼镜行业迎来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雅视集团在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上,携手大朋VR、星纪魅族及普莱斯,共同签署了智能穿戴5S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仪式不仅标志着四方在智能穿戴领域的深度合作,更预示着眼镜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深企普莱斯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步推出了搭载华为Eyewear Pair系统的AI眼镜?在“百镜大战”的情势下,深圳的眼镜企业强强联合,并且与华为加强相关合作,又意味着什么?
距离谷歌发布第一款智能眼镜产品12年,这期间行业一直不温不火。随着AI在2024年的爆发,逐渐智能化的语音助手,也给智能眼镜带来了新火苗,成为令人瞩目的风口。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18日至20日在浙江调研。新闻联播画面显示,李强体验了国内厂商的AI眼镜等创新产品。
据国内AR智能眼镜企业Rokid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展馆,李强总理佩戴体验了Rokid AR Lite和Rokid Glasses两款产品。“Rokid glasses”接入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算法能力,实现问题解答、实时翻译等功能。Rokid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新品完全面向所有消费者,力求做到零学习门槛、上手即用。Rokid glasses定价2499元,将于2025年上半年发售。
事实上,近一个多月以来,多家企业发布智能眼镜产品。包括Snap、Meta、百度、Looktech、 Rokid、雷鸟创新、闪电科技、XREAL等品牌都发布了相关产品,三星、OPPO、vivo、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项目。一场“百镜大战”,正悄然展开。
高盛分析师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Meta智能眼镜相关应用的下载量呈现爆炸式增长。SensorTower的应用下载数据显示,MetaView配套应用的下载量在10月同比暴涨超过200%。另据最新消息,Meta正计划在其智能眼镜上添加显示屏,用于显示通知和Meta虚拟助手的回复,该款和眼镜集团EssilorLuxottica合作开发的升级版Ray-Ban智能眼镜最早可能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
业内普遍猜测,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元年。根据wellsennXR数据及预测,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在行业具备显著增长前景,且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的情况下,华为自然也不会缺席“百镜大战”。深企普莱斯就在其产品上搭载了华为的Eyewear Pair系统。为何普莱斯能成为华为的合作伙伴?
资料显示,普莱斯2010年成立于深圳,经历14年的沉淀发展后成为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拥有高质量、高性价比和柔性供应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普莱斯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强,具备灵活的小批量生产能力(100副起订),15天内交货,从研发配件到交付消费者的速度最快。值得一提的是,普莱斯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互联网大数据及思维赋能研、产、供、销的眼镜企业。
深圳市眼镜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普莱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自成表示,AI眼镜市场虽然活跃,但是AR+AI才是终极方向。雷鸟、Meta等虽然已经推出新产品,但用户体验有提升空间,赛道仍在发展。目前多数产品无法摆脱重量、成本和性能的权衡,三者往往只能选其一。普莱斯作为传统眼镜制造商,具备优化生产成本,保证产品性能,兼顾舒适性与美观的优势,能够助力AI眼镜公司解决行业痛点。
深圳市龙岗区方圆50公里,聚集了接近1200家生产型眼镜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每年生产超1.25亿副眼镜,年产值超百亿,出口占比曾达80%,承包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中高端眼镜制造(主要为镜架制造),为LV、Gucci、Chanel、阿玛尼、雷朋等众多国际品牌代工。
虽然有部分深圳本土眼镜品牌跻身中高端市场,但遗憾的是,深圳至今还没有诞生眼镜产业的“大厂”。康自成认为,中国眼镜市场的现状可以总结为“大而不强,海外巨头占主导地位,中国品牌崛起拐点已到”,这个拐点,正是AI时代的到来。
“就像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比亚迪成功实现对欧美日韩传统燃油车品牌的弯道超车一样,AI时代到来后,在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研发能力的加持下,深圳也有望诞生眼镜产业的比亚迪”,康自成对此颇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