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之花灯制作
2025年1月15日,国际交流学院“以文润心”国情教育工作室基地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之花灯制作绚烂启幕。此次活动,如同一扇窗,让中外学生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瑰丽,亲手触摸那份跨越千年的匠心独运。
活动当日,活动室内张灯结彩,氛围浓厚。各式各样的花灯制作材料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仿佛正等待着学生们用巧手赋予它们生命。中外学生们齐聚一堂,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活动伊始,老师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学生们揭开了花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神秘面纱。花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承载着团圆、吉祥、幸福的美好寓意,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老师的讲解,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让他们对花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纷纷化身花灯匠人,开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灯。他们或剪裁纸张,或粘贴装饰,或构思图案,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智慧。一时间,活动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创意的火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雕琢,一盏盏独具特色的花灯在学生们的手中诞生,它们或古朴典雅,或新颖别致,每一盏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当花灯点亮,基地内顿时灯火辉煌,学生们手持自己制作的花灯,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他们相互展示、相互欣赏,共同分享着这份成功的喜悦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花灯制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手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更让他们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中外学生在共同制作花灯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他们的友谊在交流中加深,在合作中升华。
暖冬诗意伴学生,新春风彩展华韵——国际交流学院慰问新年留校学生
1月15日下午,在蛇年来临之际,国际交流学院秦晴副书记和学工办的老师们前往留学生楼慰问春节期间留校的学生,为同学们送去新春祝福,发放新年礼物,传递温暖与祝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新年可是最隆重的节日,有着诸多饶有趣味的习俗。正如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年的烦恼随鞭炮声消散,新岁的希望伴春风而来。
学院精心为留校的同学准备了春节礼物,如承载传统中国特色的醒狮灯笼、蛇年门挂等,都承载着学院对留校学生满满的关爱和祝福。打开慰问礼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蛇年门挂,灵动的蛇形图案搭配喜庆元素,寓意吉祥,宣告着龙年离去、蛇年已至。门挂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期许;醒狮灯笼高悬,威风凛凛又不失俏皮,点亮空间的同时,仿若将中华传统节庆的活力注入其中。醒狮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代表,每逢佳节,舞动的狮子就会穿梭在大街小巷,驱邪避害,带来祥瑞,真可谓“狮舞迎春到,祥瑞满人间”。
同学们收到礼物之后十分开心,感受到了来自学院的温暖。学院领导叮嘱他们要注意留校期间住宿安全问题,假期在校劳逸结合,度过一个平安喜庆、欢乐祥和的中国年。
为丰富学生留校生活,国际交流学院后续也会开展春节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新春包饺子活动、赏花灯、猜灯谜活动。这个新春,留校留学生们定能沉浸在中华文化里,收获别样温暖!
鱼火世传,千灯启岁——华灯饺香共迎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的欢乐氛围愈发浓厚,1月21日下午5点,国际交流学院依托“以文润心”国情教育工作室基地开展的新春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共有来自俄罗斯、塞尔维亚、南非、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中国等13个国家的19位中外师生共同参与,将古韵与新风完美融合,宛如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为师生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活动伊始的包饺子环节,就像一场热闹非凡的“年俗派对”。同学们齐聚一堂,案板前满是忙碌又欢乐的场景,正如诗句 “白面纷如雪,银刀落处匀” 所描绘的那般。
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子们齐心协力,一开始学习包饺子的技巧,大家手忙脚乱,但在相互交流、彼此帮助下,逐渐熟练起来。包出的饺子形态各异,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似饱满的元宝,每一个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饺子下锅煮熟,热气腾腾,恰似“更岁交子” 的真实写照,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在分享品尝的过程中,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让情谊愈发深厚。
当大家走进欢乐港湾千灯灯会,体验《天官赐福》动画千灯幻夜主题活动时,这场新春狂欢达到了高潮。“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踏入灯会现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仙境。千盏华灯闪耀,如同繁星洒落人间,满眼皆是绮丽的景象。传统花灯制作精美,古韵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热门动画元素与之完美融合,就像跳动的时代音符,为古老的韵味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同学们漫步其中,时而被巧夺天工的灯组造型吸引,为传统工艺的魅力而惊叹;时而因看到动画里熟悉的角色出现在花灯上而欢呼雀跃。此时,“为你明灯千盏,为你花开满城” 的诗意浪漫变成了现实,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想要留住这一幅幅绝美的画面。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新春的喜悦,融合着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网易新闻深圳频道 杨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