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深圳宝安
该中心由前海、宝安、华为联合打造
落户宝安大铲湾片区
预计在3-5年形成一批
联合创新攻关项目
建设全球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平台
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链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
商汤绝影、西门子等多家名企
也纷纷宣布进驻宝安……
“数智化”时代,众多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宝安,再次印证了宝安区的底气、实力与潜力:
近年来,乘着“双区”建设的东风,宝安被前海“扩区”、黄金内湾、深圳都市核心圈等战略利好层层“圈中”,在时代的机遇中御风而行、进阶突破,向着“湾区CBD,深圳主城区”的目标逐步迈进,经济总量3年跨越两个千亿大关,显示度更是大幅攀升,获评全国新型PCB产业第一区,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县域第二。
持续数年的蓄势,叠加重重外部机遇
推动宝安一步步走到了
从量变向质变突破的临界点
向新之力已聚,向新之势已成
向新正当其时
2025年,宝安将把“新”
作为奋斗气质、奋进标识、奋发目标
以“十新”开局
再次谱写“新”动大湾区的宝安篇章
GDP从3847亿元到5202亿元需要多久?宝安的答案是:3年。
从2020年到2023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年跨越两个千亿大关:2020年宝安GDP总量3847亿元,2021年全区GDP迈上4000亿元台阶,2023年更是超过5202亿元,跻身“5000亿俱乐部”。2024年,宝安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重任,以稳中有进的发展姿态,向更高目标发起挑战
经济总量一路攀升的曲线,折射出宝安不断进阶的“城区能量”。2024年宝安以“进”为关键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布局,一项任务干到底的坚持,在改革深水区中突围,刷新多个领域的最好成绩,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一幅“产、城、人”交织共生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
这一年,宝安城区首位度、显示度显著提升。全国百强区、综合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向上进位;全国产业百强区、创新百强区、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五百强区均位居第二;获评全国唯一“营商环境年度城区”……
这一年,宝安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宝安智造”卖遍全球、日均新增“老板”333名、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高企业”……战新产业逐渐成为宝安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落图落位、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百强区第五,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这一年,宝安大力度破解土地空间“困局”。打好“整整转更”土地空间二次开发组合拳,整备产业用地规模连续4年全市第一,保障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九围国际总部区、石岩—百旺智造城、燕罗湾区芯城等重点片区建设如火如荼。
这一年,宝安城区颜值持续“扮靓”,生活品质升级“进阶”。碧道建成长度连续5年全市第一,西湾—前海湾慢行道建成开放;华发冰雪世界、湾区书城主体结构封顶;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7万个……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宝安得湾区之利、基础之厚、
禀赋之优、人心之齐
叠加一系列政策赋能利好
宝安迎来了乘势而上、向新突破的关键时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站在从量变向质变突破的临界点上
宝安清晰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路径
——全面向新
宝安将把“新”作为2025年的
奋斗气质、奋进标识、奋发目标
以“十新”开启宝安新篇
推进宝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由内到外全面向新
为深圳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注入宝安“新”动能
宝安「十新」
- 扩内需与稳外贸协同发力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新源”。用足用好“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强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巩固和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 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工业基本盘地位,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宝安产业新名片,构建具有宝安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壮大经济发展“新能”。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力”。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前海两个平台,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全面开放“新局”。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目标定位,深化与湾区城市紧密务实合作,服务支撑湾区经济发展,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宝安的引领力、辐射力、影响力。
- 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塑造区域发展“新核”。将重点片区建设作为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快塑造区域发展动力核,以点带面带动城区整体高质量发展。
- 坚持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构筑城市空间发展“新基”。深化“整整转更”土地空间二次开发模式,将通过“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作为落实“422133”工作主框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城区品质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策,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高品质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 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焕发青春活力时尚美丽“新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塑造青春活力时尚美丽的宝安形象,建设近悦远来、人人向往的魅力城区。
-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盼”。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事、心头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 深化平安宝安建设实现立体联防“新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平安和谐稳定。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工业大区
是深圳制造业的“压舱石”
在宝安“全面向新”的征程中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
从2019年到2025年
宝安连续7年围绕制造业出台“一号文”
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落地生根
以“新”开篇的2025年
宝安又一次递出了产业新名片
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
提出要着力打造
“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
提升产业标识度、显示度和集聚度
视半工备、海陆空网:
「视」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
「半」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备」发展高端装备、智能终端产业
「海」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陆」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空」发展低空和空天产业「网」发展网络与通信产业
为什么是这8个字?
打开宝安的产业图谱可以发现
“视半工备、海陆空网”
囊括了宝安的
标志性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战新产业
既有千亿规模的“蓝海”
也有推动工业持续升级的“基石”
“备”中的高端装备产业
2024年上半年,宝安区高端装备与仪器产业集群产值340.3亿元,增加值89.4亿元、规模位居深圳市第一,占全市比重40.9%,已有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在此基础上,宝安将全力支持工业母机国产化突围,通过基础装备加快更新“迭代”,为下游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输出更强动力。
“半”中的半导体产业
深圳是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宝安是全国“新型PCB产业第一区”,2025年,宝安将发力第三代半导体和车规级芯片,打造全国集成电路重要节点,为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补链、强链,助力广东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当前,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生产线项目、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惠科电子6英寸新能源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等多个半导体项目已在宝安建设和投产。
“空”中的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
宝安是深圳率先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区之一。截至目前,宝安已有137条无人机航线,2024年实现低空物流商业化飞行13.48万架次,累计飞行量22.96万架次,占全市三分之一,城市级低空物流网络已初步成型。宝安还集聚了丰翼科技、科卫泰、智航无人机等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低空企业440家,宝安区低空无人机产业集群作为唯一一个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珠江潮涌,宝安启航
今天的宝安
前海“扩区”主力区、深圳都市圈核心区、
深圳先行示范区、珠江口两岸融合引领区等
多个发展“坐标”落定
集齐天时地利人和
宝安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
具前瞻性的规划布局、卓越的奋进之姿
一路乘风破浪、御风而行
一个“新”潮澎湃、动能奔涌的崭新画卷
正在向湾区、向世界铺展开来
宝安实现“灯塔工厂”零的突破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走向智能化
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WEF)&麦肯锡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17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其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深圳法雷奥集团入选。这是法雷奥集团全球第一家“灯塔工厂”,也是深圳地区唯一上榜企业,更是宝安首家“灯塔工厂”。此前,深圳已有工业富联、富士康两家“灯塔工厂”,加上此次入选的法雷奥,深圳“灯塔工厂”总数达3家。
“灯塔”一词,寓意如灯塔般,照亮制造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智能化转型方向。
深圳法雷奥凭何能入选“灯塔工厂”?这与其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生产能力、生产环节密切相关。依托智能化生产体系和柔性制造能力,深圳法雷奥的各项效率全面提升,达成了产品质量、柔性生产和最优成本“铁三角”的平衡。
对于宝安而言,深圳法雷奥获评“灯塔工厂”,更是产业数智化转型“厚积薄发”的有力例证。
法雷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05年,深圳法雷奥在宝安落成。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法雷奥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23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如今,深圳法雷奥已成为集团智能系统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电子研发中心之一。
在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看来,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周松还特别为“深圳速度、宝安服务”点赞,2023年5月,深圳法雷奥将智能制造中心落子宝安,布局了涉及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旗下的众多产品线。在宝安区的支持推动下,该智能制造中心从项目进场、路面铺设,到外立面改造、厂房落成,仅花了不到两个月。
诞生首家“灯塔工厂”,意味着宝安的产业焕新能级将进一步提升,并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走向智能化,推动AI、5G、物联网等前沿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智能制造铺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宝安从“制造大区”到“智造强区”加速转变。
而把目光放长远来看,“灯塔工厂”的火种有望突破产业和区域的边界,往更大范围释放示范效应。未来,宝安有望依托深圳法雷奥,构建城区的“灯塔工厂”集群,实现从单体工厂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实现飞跃发展。
大公坊iMakerbaseCEO丁春发:从“创意”到“产品”,从宝安向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宝安区航城创新创业园的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以下简称“大公坊”)接连“有客到访”: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管理大学副校长到访、香奈儿开放创新负责人和零售创新部门负责人到访……每隔几天,都会有一场国际创新活动在这里举行。
“宝安及周边是全球硬件供应链体系最完善的地方,又集聚着孵化国际硬件创新项目的各类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创业宝地。大公坊希望以深圳、宝安为原点,持续创新供应链模式,助力国际协同创新。”大公坊CEO丁春发说。
丁春发是工业设计师出身,也是一位“老宝安”。长期沉浸在宝安工作生活,他以极其敏锐的触角,很早就发现了宝安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巨大优势,2013年设立了大公坊创客基地,提出了“从创意,到实现”的理念。
多年来,大公坊的边界不断延伸,并开始探索并首创国际科创供应链O2O模式,活动范围也从国内走向了海外。国际科创供应链O2O模式,就是充分利用深圳、宝安及其周边硬件供应链优势,服务全球硬件创新团队,搭建产品落地的桥梁,解决从创意到产品的堵点问题。
“我们希望可以搭建起宝安、深圳甚至大湾区的企业与海外创新机构的桥梁。”丁春发介绍,一方面,大公坊将日本、韩国等国家创新孵化机构的孵化成果引入深圳、宝安,为他们提供落地转化的解决方案,快速解决企业在创意实现中面临的供应链堵点;另一方面,大公坊联合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搭建国际创新联盟,帮助湾区、深圳、宝安的优秀项目出海全球,寻找和培育市场。
独特的供应链服务,吸引了全球众多科创团队参与。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大公坊在韩国、意大利设立了工作站,并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地建立了联络处,孵化出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项目,如韩国ThirdEyes勘探无人机、水下无人勘测船、瑞士LUMEOTECH侨创项目以及多个“AI+硬件”项目等。
如今,大公坊已成为深圳唯一入选深圳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深圳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和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点的平台,是深圳国际交流最频繁的硬件加速器之一。得益于在搭建国际科创供应链上的多年探索,2024年,大公坊被广东省侨联评为第三批共建“南粤侨创基地”,一个“以侨为桥”,搭建国际硬件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的探索在宝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