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由中国广播艺术团、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广播说唱团、深圳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曲艺创作座谈会在深圳现代演艺中心大厦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冯巩,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出部主任韩瑾,中国广播艺术团创研室副主任熊寓冰,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王宏坤,曲艺作家刘安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媒体人彭振,深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昭,深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穆荣(兼秘书长)、牛纪远、赵梓琳、刘迪,深圳市剧作家、曲艺作家邸叙然等参加会议。
本次座谈会以"新作品新征程——如何理解新作品中的'新'字"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在发言中强调,文艺创作必须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他特别指出:"相声艺术不是简单的语言堆砌,而是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度刻画。曲艺工作者要打开艺术触角,不断去捕捉生活中的本质!在'日日常新'的鲜活现实中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具有时代特质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才能真正立得住、传得开。"谈及创作实践时,冯巩表示,深圳的城市生活非常鲜活,文化多元包容,发展曲艺艺术令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理论阐述的生动注解,冯巩结合其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领衔创作的群口相声《一个大瓜》进行分析。这部因创意新颖、立意深刻而引发广泛关注的作品,被他形象地称为"瓜子·瓜皮·瓜瓤"三位一体的创作体系:从现实议题的"瓜子"内核,到生活细节的"瓜皮"载体,再到价值引导的"瓜瓤"深意,层层递进地诠释了作品兼具现实性、生活性与指导性的艺术特征。这三个特征提示我们要活在当下,要立足当代,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走得远的作品,这也是每个新时代曲艺人的使命与担当!
由中国广播艺术团参与主办,中国广播说唱团参与承办的非遗相声大会今年已经迎来第六届,自创办以来,历经五届发展,已成为深圳新春期间的重要文化符号。王宏坤回顾了非遗相声大会这几年跟深圳合作举办的缘分,并分享了非遗相声大会新作品的创作经验。他表示,中国广播说唱团从深圳这座城市汲取了很多创作营养,也从深圳曲艺工作者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他们那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精神,他希望非遗相声大会能够在相声艺术的前进道路上继续坚持演新、说新、唱新,将更多的优秀作品带给深圳观众、全国观众。
作为本次座谈会的主持人,王国猛表示,这几年来,冯巩老师带领工作团队将全国最优秀的曲艺资源带到深圳,与深圳分享,并对深圳的曲艺创作表演“望闻问切”,这不仅仅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深刻体现了文艺工作者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理念。深圳包容并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毫不夸张地说,在深圳几乎可以听到各个地方的曲艺节目。作为一座市民平均年龄为32.5岁的青春之城,深圳的年轻人特别喜欢新鲜事物,而创新正是深圳的特点之一。在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背景下,在有着很多年轻人喜欢文化艺术的背景下,深圳的曲艺艺术要立足创新,拓宽思路,更好地提高创作水准,在深圳这片肥沃的创作土壤上展现新时代的曲艺魅力。
座谈会现场氛围热烈,与会人士直奔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冯巩、王宏坤、刘安宇等嘉宾跟来自深圳市曲艺家协会的工作者亲切交流互动,从不同角度解答大家的疑惑,并对大家准备的每一部作品均由衷发表看法和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从题材到语言,从舞台形态到表演方法,长达数小时的交流碰撞出推动深圳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火花。
座谈会最后,刘文斌总结说,冯巩老师作为备受全国人民喜爱的德艺双馨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带领中国广播艺术团每年前来深圳,不仅带来非遗相声大会等精彩演出,还举办座谈会进行现场指导,与深圳的曲艺工作者展开细致入微的专业交流。深圳曲艺工作者要全心学习、虚心体会,从经典的作品中学习,从名家的表演中学习,将这些特别好的经验落实到自己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作和表演水平。刘文斌表示,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方言,而且深圳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这里的年轻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这给曲艺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