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深圳会堂开幕,2025年深圳两会正式开启。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新联会副会长、广东微众律师事务所主任黄德华带着反复打磨的“金点子”参会。
他建议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赋能深圳社区公共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靶向供给,精准服务个性化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作为一位“老深圳”,黄德华调研发现,深圳大部分社区的公共服务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存在提升空间,如服务方式比较传统,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社区服务,在社区公共医疗、心理咨询、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服务方式主要是政府聘请医生、心理咨询师、律师进社区,提供现场问诊、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服务等,与数字化结合不够紧密,加之相关服务人员缺乏统一规程指导,专业水平不一,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单一、低效的社区服务已不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黄德华建议,一是利用AI大模型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靶向供给,以AI大模型赋能社区公共服务,将“AI中医”、“AI律师”等公共服务引入社区平台,让居民能享受到过去需要支付高昂费用才可享受到的个性化的优质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构建深圳公共服务大模型数字化底座,让深圳传统的公共服务都能跟得上数字化潮流;三是制定专门面向深圳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帮扶政策,补齐当前大模型中技术和专业脱节的短板。
黄德华说,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12月出台了《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等措施,但数字化政策更多是面向科技企业,不但有一定门槛,而且还是偏技术类的门槛,大多数医生、老师、律师等行业从业者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优惠政策匹配度不高。
他建议制定专门面向深圳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帮扶政策,比如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为社区医生、老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公共服务提供零门槛的算力、算料、算法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