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市人大代表接受了媒体采访,分享他们对深圳营商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养老服务的建议。
2月25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图源:深圳特区报
虽然身处不同行业
三位代表的发言不约而同地提到了
技术升级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张钜在“代表通道”上首先分享了优必选在深圳的成长历程。他表示,优必选从12年前的一家初创企业,发展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离不开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
张钜认为,深圳的营商环境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才优势,深圳拥有广泛的工程师团队,每年吸引数以十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来深创业。此外,深圳作为外向型城市,还能吸引大量海外专家前来创业。深圳还拥有金融优势,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张钜表示,深圳具备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既有华为、腾讯等大模型企业,也有云天励飞、奥比中光等上游企业,还有比亚迪、富士康等大规模应用场景。深圳正在打造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场”,计划在2025年开放100个创新应用场景,支持人形机器人的“先行先试、首台首套”政策。
“深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可能成为核心产业优势聚集地的城市,我们对在深圳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有信心。”张钜信心满满地说道。
市人大代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集团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宫清在“代表通道”上分享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她表示,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一年,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这一成绩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认可度。
宫清认为,2025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全面普及的关键一年。比亚迪在今年初发布了“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宣布全系搭载高阶智驾,开启了全民智驾时代。首批上市的21款智驾车型覆盖了7万级到20万级市场,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
在宫清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单纯的新能源渗透率转向了智能化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了行业智能化进程。她表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辜负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宫清说。
养老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年轻且快速老龄化的超大城市。市人大代表、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在“代表通道”上提出了“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的养老新模式,通过科技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她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推动适老化技术研发。梁燕英表示,目前很多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适老性不强,深圳应大力推进适老化技术研发,设立“银发用户体验实验室”,联合本土科技企业,研发语音交互、一键式操作的产品,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便捷。
其次,拥抱AI工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她建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新应用场景,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虚拟社交体验,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陪伴照料。
最后,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梁燕英建议研究深圳市智慧养老数据管理立法,明确设备供应商、平台运营方、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边界,建立隐私泄露应急机制。同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