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深圳共有三人入选
均为传统舞蹈类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谢玉球
也在其中
他同时也是龙华首个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大船坑舞麒麟约开始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客家人在节日等喜庆活动时的重要民间舞蹈,它传承了客家人的民俗,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表演生动,别具一格。大船坑舞麒麟以“麒麟”为主要表演道具,其长约六米,披红挂绿,鲜艳夺目。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眼睛可以转动,口部可以翕合,其身用绸布镶着闪闪发光的粼片。新制作好的麒麟首先要“开光见青”——即凌晨时分在预先选择好的古树下烧香,供神位,麒麟队中最长者将麒麟头上的红布揭去,敲锣鼓并鸣放鞭炮,使麒麟“出生”时便见到了青青的树叶,这是吉祥的象征。
整个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瞌睡、走大围和三拜等套路组成,之后伴有武术表演。
大船坑舞麒麟表演过程中有鼓、铜锣、铜钹、唢呐(广东当地人称喜笛)等乐器伴奏,演奏以“三齐头”曲牌为主。
大船坑舞麒麟比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先辈舞麒麟的套路和表演技法,在深圳地方传统舞蹈中具有代表性。
2011年,大船坑舞麒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深圳麒麟文化节落户大浪。同年,大船坑麒麟博物馆落成,面积近500平方米,馆内布局精巧,氛围庄重而又不失典雅。
再次祝贺谢玉球老师!
希望未来
龙华能有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