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繁华都市与多样自然融为一体
是做研究最好的场所
且深圳在红树林湿地生态方面的
研究人员较为缺乏”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周海超
201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后
毅然决定留在深圳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越冬地
象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红树
自2007年开始
已成为深圳第二市树
“除经济发展外
我们更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
兼顾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周海超认为
红树林保护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关系
密不可分


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红树林修复技术
生物多样性
碳循环
……
“我们深大课题组开展的所有工作
都围绕红树林湿地这一主题”


然而
红树林的守护并非一帆风顺
大自然不同于人造公园
难以近距离接触鸟类
传统样线调查法不再适用
高清监控、无人机
鸟类环志卫星定位追踪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
逐一攻破红树林保护难题
“最大的问题
还是红树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周海超认为这是永恒的话题
只能改进,没有终极方案


自然教育大会最佳成功案例
科普标本馆
前往学校开展科普讲座
……
周海超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公众可感知的科普内容
“当我和同学们交流时
看到同学们的眼睛在发光
能够理解我说的内容
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认可
也是我最大的科普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