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城市如书,故事流淌于纸张之上,待你我共读。
四月春深,南方湿润的土地上,一场冠以城市之名的阅读盛会令人期待:由深圳出版集团、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香港出版总会联合主办,深圳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承办,《书都·走读深圳》杂志、香港《读书杂志》协办的“深港共读”之“三城书 ——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对谈活动将于4月19日下午2点至2点45分,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一期中庭(L3) 启幕。文字与言语皆为指引,带领人群走进城市的深处……
缘起:“三城书脉,一页知深”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香港、澳门三地文化交流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书都·走读深圳》杂志于2025年推出“三城书”栏目,特邀资深媒体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作家胡洪侠,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黄子平,历史学家、澳门大学讲席教授王笛三位学者执笔专栏。
三位学者以深圳、香港、澳门三座城市为基点,以笔为尺,丈量城市文化的经纬;以书为舟,穿行于三城文脉之间。个体经验与城市记忆交织,城市与城市相逢于书页,传承的文脉演变为新篇章,构造湾区读者共同的精神家园。透过“三城书”,读者看向一整片土地的因缘际会。
共读:借“他眼”看“我城”
文字回溯城市的过往,读者翻阅书籍,窥见城市的记忆图景,也获得理解城市的方法与线索:细读城市。
纸页之上,三位学者挖掘身处之地的故事:胡洪侠因《深圳日记》发出“你是谁?为什么来深圳?”的自我追问,故地旧事引起一代深圳人的情感共鸣;黄子平借《香港指南》解读“60多年前《香港指南》里的横切面”,追忆似水流年;王笛由《澳门史》《何以澳门》回溯澳门500年风云……他们细诉“我城”,也借“他眼”获得新视角:胡洪侠承写下《借两双慧眼看深圳》——“我相信他们也需要我们以‘深圳眼’看香港。”
邀约:香港这本“书”,等你来“读”
纸页承载文字,故事到达远方;言语聚集人群,吸引读者来到故事的发生地。
2025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一期一会的“纸上相逢”演变为一场跨地域的聚会 : 4月19日下午2点至2点45分,“深港共读”之“三城书 ——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对谈活动将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启幕。在《书都·走读深圳》总策划李晓锋的主持下,胡洪侠、黄子平、王笛三位嘉宾将以“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为主题进行对谈,以记忆为章节,以历史为注脚,细诉城市之鲜活与厚重。
一场45分钟的对话,从街巷烟火到城市叙事,三位学者以书为引,带领读者走进城市的“字里行间”。诚邀您莅临现场,与《书都·走读深圳》一起,共读“香港”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