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未来的SUATer!
在深圳理工大学上学是种什么体验?
今天,跟着光明君一起走进充满魅力的
深圳理工大学光明主校区的校园
一起探索这里独特的校园环境
01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
步入深圳理工大学校园仿佛踏入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美丽画卷这里山水相依 自然为景书院依山而居学研楼围湖而建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就像是大自然轻轻放下的礼物
中央湖公园是校园的一颗明珠。湖面上,你们的小伙伴黑天鹅不时巡视这片波光粼粼的领地,偶尔一只水鸟飞过,打破水境的静谧;旱溪边,有淙淙流水从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流过,水体得到净化循环,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美丽。这片水体是校园设计团队对起泄洪作用的罗仔坑山塘进行面貌改造,形成的湖体景观。既能在校园内打造美丽的湖泊,又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还让雨水在这里被有效收集与净化,展现了校园作为海绵城市一部分的功能。
校园内,由原生树木、特殊草木组成的植物生态群,让这里宛如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行走其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满满的负氧离子让人身心愉悦。树丛中,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朋友的到来。
这座先锋生态校园的建设可是大有来头,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组织建设,去年8月迎来了首批本科。它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总建筑面积约56.2万平方米,西侧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卫光生物园区,东侧则紧靠着光明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整个校园以“编码自然”为设计理念,划分为六个尺度紧凑、功能复合的组团,在满足校园功能的同时,最大化地保留了自然本底,真正做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从空中俯瞰
深圳理工校园内的建筑
呈“北斗七星”状分布
分别命名为
“瑶光、开阳、玉衡、天权、
天玑、天璇、天枢”
寓意深远
时刻提醒着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不断前行
登上天璇楼远眺,西侧临街布置着天玑交流中心、天玑图书馆、开阳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供师生使用,还方便公众出入,成为重要的社区共享设施,充分体现了深圳理工开放便捷的办学理念,打造出了与城市紧密相连的新型校园。而教学生活类组团则临近山景布局建设,远离都市喧嚣,为同学们营造一个静谧、专注的学习环境,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东侧,1.4公里长的风雨连廊如同一条长长的纽带,贯通整座校园,将校园内学习、科研和生活区域紧密相连,形成了各组团间“五分钟步行圈”的高效布局,校园生活的便捷性大大提高。同时,连廊顶棚铺设了7800平方米单晶硅光伏,通过光伏与连廊的一体化设计,既能为师生遮风挡雨,又能发电节省校园能耗,构建起校园低碳能量环。预计首年发电量可达118万千瓦时,可用于停车场、校园路灯照明等,为节能环保贡献力量。
每当夜幕降临,风雨连廊的灯便会随之亮起。许多参与深圳理工建设的都会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每年地球日时,整个校园和城市的灯光都将逐一熄灭,这条收集太阳能发电而亮起灯光的LOOP环,从天空中俯瞰,宛如一个环绕校园的低碳光环。这一浪漫的隐喻也彰显出深圳理工大学在生态节能上的先锋态度。
03活力四射的学习生活空间
依山而建的是住宿式书院
这些书院均为U字形的院落
不仅是同学们生活的地方
更是大家最重要的活动中心
在这里
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
这种模式为大家提供了
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
大家可以在专属的“院落”里
开展各类社交、社团等活动,
在交流中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校园内还集合了多元化的室内外体育设施,除了有专业级别的篮球馆、可承办国际赛事的16片标准羽毛球场、8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校园里还有一个“网红无边泳池”,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此外,深圳理工的图书馆也别具特色。图书馆致力于大湾区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国内首个提出“第四代(4D)图书馆”概念的图书馆。其建设理念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物理与功能的边界,以“4D功能体系(Deposit典藏、Do reading阅读、Display展览、DIY手作)”为核心定位,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为一体,构建起集知识枢纽、创新工场与人文客厅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文化场域,通过积极构建“学术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学术化”的双向赋能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文化节点。图书馆中外文纸质图书总量达10万册,有电子图书9.2万种,中外文报刊76种,中外文数据库50种。它不只是信息源,更是产业能源,能够赋能学生和读者,做一些创造性的社会实践。
怎么样?
未来的 SUATer 们
深圳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是不是
让你心动不已呢?
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又有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
更有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空间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
能在深圳理工的校园里与你相遇
一起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
你最喜欢深理工校园环境的哪个部分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