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骊歌再起。又是一年毕业季。
——前言
2025年,1222万年轻人将告别校园,带着憧憬与忐忑踏入社会。这个数字,创下了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历史新高,也是连续第四年站在“千万级”的门槛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踌躇,有人坚定,但无论选择哪条路,这都是一代人与时代的对话。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消费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降温”趋势。来自经合组织(OECD)最新《2025年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 GDP 增速将从2024年的约5.0% 放缓至约4.7%,并预计2026年继续降至4.3%。
与此同时,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等原本的支柱行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开始缩减预算、收紧用工规模。这种宏观层面的经济放缓不仅意味着增长动能的减弱,也使社会各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积聚,尤其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经济“降温”构成了一种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外部压力。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周期起伏是常态,而机遇往往藏在挑战之中。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虽然增速放缓,但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正蓬勃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舞台。与其被宏观数据所困扰,不如主动了解行业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翻开时间的书页,2019年的毕业生在疫情突袭中仓促启程,2020年的学子在云端答辩后直面就业寒潮。如今回望,那些曾被视为“最难一届”的年轻人,大多已在跌跌撞撞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五年,谁知道这五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2025年的毕业生面前,同样横亘着经济增速放缓的讨论、258.6万人参与的国考热潮、以及某些行业收缩的阵痛。
但历史也一再证明: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肩上,未必是压垮的重担,也可能是磨砺的砂砾。
公务员考试的庞大数字常被解读为“求稳心态”,但走进备考教室会发现更丰富的故事。今年毕业于某985高校的小李同学对此深有体会。大学期间,他一直梦想着进入一个互联网大厂,担任产品运营的职位,参与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然而,春招季中,小李投出了几十份简历,却都没有得到回音,这使他的梦想撞上了现实的冰墙。一次次的拒绝使得小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怀疑这个市场的温度。最终,小李决定将目光转向国考与事业编。“既然市场无法给我机会,那么我就努力上岸国考,在基层的岗位先站住脚。”小李表示,身边不少同学也都转换了思路,投身体制内考试的准备工作。
这种多元选择正形成新的就业图景。据教育部统计,2025届毕业生中,每100人就有7人选择“慢就业”——他们或许在青藏高原做生态志愿者,或许在短视频平台学习跨境电商运营。某211高校辅导员感慨:“现在的孩子更懂得‘以空间换时间’,他们不再认为毕业证是直达职场的车票,而是把它看作探索世界的通行证。”
备考第三年的小陈桌上摆着《申论真题集》,旁边却摞着社区工作案例手册:“如果今年还没上岸,我就去报名西部计划”;而弃考加入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的阿杰说得更直白:“体制内像保温杯,安稳但恒温,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烧开一壶水。”
面对“1222万”这个抽象的数字,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给出了具体答案,据深圳本地媒体报道,2025年新学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2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学生徐捷克开始在比亚迪实习,学习产品分型分模相关工作。得益于在校期间的勤练手,徐捷克很快就适应了岗位要求。
“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整周实训课,我参与了比亚迪和深职大校企合作的结构工程师精英班,所学的知识与目前岗位很匹配,因此上手比较快。”据了解,深职大汽车学院每年有80余名毕业生在比亚迪工作。
在宏大的就业市场里,当年轻人的技能长在产业的痛点上,他们可以在变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社会永远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不少毕业生将目光转向就业之外的选择。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生毕业后并非选择进入职场,而选择开启毕业旅行,集体进入“gap year”。踏上旅程,暂别竞争激烈的现实,毕业生们并非是在逃避内卷。相反,毕业旅行热潮折射出当代青年心态的转变:与其在求职中不断受挫,不如充实经历,沉淀自我,为后续就业积蓄能量。
“我不急着毕业后立马就找工作。身边很多同学,都在求职上一直碰壁。我想毕业后先读一个海外短期项目,顺便出去看看世界。”即将于明年毕业于深圳某高校传媒专业的小张同学这样打算。“我想先去其他的国家旅行,比如英美、日韩等,观察多样的社会与人,培养新闻视角,提升专业素养,到时候回来再投简历,也会更有底气。”
站在毕业季的门槛回望,从2019到2025,每一届毕业生都曾与时代的浪潮搏击。但浪花淘洗之后,留在沙滩上的永远是那些把焦虑转化为行动、将迷茫沉淀为思考的贝壳。
对于即将启程的1222万人而言,重要的或许不是“时代会给我什么”,而是“我要在时代中刻下怎样的印记”。
毕竟,青春从不因人数众多而贬值,只会因选择勇敢而珍贵。
本期选题是boss布置给实习生小编的,要求用毕业生的视角写一下切身感受。一开始小编描述出来的都非常焦虑,这其实也是一种真是反馈,但是后来发觉,这是小编在搜集资料是,大众传达给小编的情绪,让小编困于焦虑情绪当中,当跳出大众传达的情绪,其实也还好,世界还没有那么糟糕。祝小伙伴们开心快乐,常做自我。
——后记
网易新闻深圳频道 粟月兰 实习生 陈鹤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