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调剂设备高效运转,日均处理处方超5000张;10条全剂型生产线可满足大湾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需求……近日,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率队调研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等地,督办《关于进一步推动深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点提案,为深圳中医药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走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科技展厅,一块巨大的数字孪生大屏实时显示着处方处理量、代煎自动化率等运营数据。
调研组在深圳市光明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克新的带领下,考察了科技成果展厅、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粤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以及深圳市中药材储备基地。
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科技展厅 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是国内全新一代煎药中心,为广东省首家引入蒸汽全自动智能调剂煎煮系统的单位。刘克新向调研团介绍,目前中心拥有全自动调剂设备、机械臂、自动包装贴标设备、自动煎煮机等,日均可处理煎煮处方量不低于5000张。
在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调研组参观了中药提取浓缩、丸、胶囊、片剂、颗粒、散剂、茶剂、合剂、洗剂和水凝胶膏剂等全剂型10条生产线。刘克新介绍,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还构建中药院内制剂调配和标准体系,探索促进大湾区医疗机构优秀中药制剂的互联互通。据悉,作为大湾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引擎”,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形成“产学研用商储”一体化生态链,成为深圳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近年来,深圳中医药服务体系快速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达1530家,中医诊疗量占比超31%。然而,深圳中医药产业仍面临产业规模小、创新程度低、平台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中药产值仅占全市药品总产值的14.8%,与广州、佛山等地存在明显差距。今年年初,农工党深圳市委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深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粤港澳合作等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中医药创新高地。该提案被列为深圳市政协重点提案。
在随后的座谈环节,深圳市政协委员、提案主笔人、提案主办单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提案会办单位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光明区政协以及深圳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负责人等围绕深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展开深入交流,如:如何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如何引入社会资本?产业服务应该如何助力?据悉,近年来,深圳已探索出多项中医药产业改革创新举措。此次重点提案督办,将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